【危疾】居安思危 3角度建立危疾「防火牆」
每個人都憧憬擁有健康的身體,然而我們無法確保百病不侵,亦無法預計病魔會何時來襲。因此,我們應居安思危,及早在健康狀況良好時為自己及摯愛家人規劃全面及具防守性的健康保障。
3角度考量 建立危疾「防火牆」
人生之中最沉重的負擔莫過於患病。當患上需要大筆醫療費用和長時間調養的嚴重疾病,如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等,人生就如遇上一場烈火,除摧毀了健康,更有可能燃盡我們努力累積的財富。因此,危疾保障就有如一道「防火牆」,有助阻隔疾病所引致的財務風險。
於建構危疾保障這道「防火牆」時,可從計劃的廣度、深度和長度作考量:
- 廣度 - 危疾保障計劃一般承保常見的危疾、早期疾病、原位癌/初期癌症,甚至兒童嚴重疾病。較全面的危疾保障承保的疾病會較廣,包括愈趨普遍的眼科疾病,例如青光眼、黃斑部病變及早發性白內障,以及近年備受關注的嚴重精神病,如嚴重憂鬱症、精神分裂症及躁鬱症等。
- 深度 - 癌症、心臟病及中風除了是常見的危疾,其復發機會亦相對較高。因此,可選擇提供多次危疾賠償,以及兩次危疾相距的等候期較短的計劃,以享有更周全的保障。較全面的危疾保障除於受保人確診時提供一筆過的賠償外,更會額外提供危疾現金津貼,以供隨意運用,又或彌補收入損失。隨著癌症年輕化,較全面的計劃亦會為不幸確診癌症的受保人提供精/卵細胞冷凍保存保障,以便日後仍可延續生育計劃。「深度」足的危疾保障,「防火牆」自會更穩固。
- 長度 - 隨著我們的預期壽命愈趨延長,保障期長至受保人100歲的計劃便更為理想。
選擇攻守兼備的計劃 釋除投保心魔
不少人主觀地覺得自己不會容易被病魔追擊,因而視保費為「消耗性」開支,若然身體健康無恙,保費便等同「白付」,對危疾保障的投保決定猶豫不決。現時市場上有部分危疾保障計劃,只要已賠償金額未超過指定的基本保障額,於指定保單周年日起選擇退保時,除提供保單內的保證現金價值外,更會提供紅利,這不失為一個攻守兼備的保障及理財方案,釋除投保的心魔。
如果我們沒有管理好「疾病」這個風險,一旦不幸患病,便有可能「一病回到解放前」,耗盡已累積的財富用作治病。要全無後顧之憂,只要我們及早為自己和家人投保一份具廣度、深度和長度的危疾保障,建構穩固的危疾「防火牆」,便可對沖疾病所引致的財務風險。
撰文 : 呂詩怡 萬通保險財富管理高級經理
欄名 : 保險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