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實測用「平均成本法」買港股 原來投資也可躺贏

過去一年,每逢月初,定會見到報章雜誌談論過去一個月強積金的投資表現,而且上落也十分明顯。以每月結算來看,平均香港人的強積金帳戶,不論升或跌,都約有五位數字的變化。這也是可以理解,因為香港人偏愛投資於股票市場,而過去股票市場都受經濟風險和地緣風險影響,反覆波動。以港股為例,恒生指數過去半年每月平均都有雙位數字變化。

以下是恒生指數過去半年每月的變化︰

20232

-9.4%

20231

+10.4%

202212

+6.4%

202211

+26.6%

202210

-14.7%

20229

-13.7%

資料來源: 恒生指數網站

就讓我帶大家看看這半年投資市場帶來的「喜」與「悲」。

假設去年9月初,你投資了$600於恒生指數基金 (假設沒有任何投資收費),你過去半年的心情或許如恒生指數一樣,經歷上落如下︰

20229

心情不佳,因為你所投資的$600,已經跌至$518

202210

心情繼續向下沉,因為你發現你的投資只剩下$442

202211

單月升26.6%,人生像重現𥌓光,你的投資回升至$559

202212

恒指繼續上升,你的投資已經回升至$595,快到家鄉

20231

興奮!投資環境持續向好,你的投資已經轉虧為盈至$657,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20232

恒指又回落,你的投資變回$595,到頭來只是原地踏步

假若你的強積金表現如上述恒生指數一樣上上落落,那麼你的心情,又會否如像坐過山車一樣起起跌跌?

平均成本法  上漲買少  下跌買多
其實,強積金是採用平均成本法的一種長線投資方法,就是希望減低投資市場波動所帶來的衝擊。強積金的平均成本法是每月以固定金額購買基金單位;不論當時市場價格如何,都按照相同的金額投資,而每次定期定額投資所購買的基金單位數量,會因市場價格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上漲買少,下跌買多」,讓投資成本均化,降低投資成本及減低風險,只要投資的項目並非持續下跌,最後仍可望獲利。其實,以平均成本法來月供強積金,可以為帳戶持有人帶來以下的好處︰

  • 簡單易懂︰平均成本法是一種簡單易懂的投資方法,投資者只需要定期定額投資,無需考慮市場波動和時間點,降低了投資風險,亦無須費神捕捉入巿時機。
  • 平滑投資︰可以平滑投資收益,避免了單一時間點買入或賣出對收益的影響。
  • 小額投資︰即是僱員僱主的供款只佔僱員收入的10%,他們可以透過定期小額投資積累資產,為退休作好儲備。
  • 分散風險︰因為資金會定期投入市場,可以在不同的時間點分散風險,減少單一時間點的風險。

就讓我們模擬以上的個案,以平均成本法看看是否真的有以上好處?

由去年9月起,每月以$100(即是總數$600),購入恒生指數基金。

月份

當月投資價值

20232月結算後之價值

20232

$90.6

$91

20231

$110.4

$100

202212

$106.4

$106

202211

$126.6

$135

202210

$85.3

$115

20229

$86.3

$99

雖然不同月份的投資價值有所不同,有升亦有跌,但總額加起來有$646,對比$600的投資額,多賺了7.7%

當然,平均成本法也不是必勝的投資策略,亦有其限制,假若投資項目長期「牛市」,採用固定投資金額,所買入的單位數目便會越來越少;同樣地,若投資項目長期下滑,「平均成本法」亦不能「起死回生」。事實上,有誰能預知未來呢?因此,「平均成本法」不失為在波動市況中較穩健的投資方法。作為投資者,仍需要不時關注市場趨勢和風險,並為投資組合適時作出調整,投資回報自可看高一線。

撰文謝志雄 萬通保險退休金及僱員福利部主管

轉載HKET - 保險DNA

本網站使用 Cookies以優化您的瀏覽體驗。閣下使用本網站即表示同意由Cookies衍生之私隱政策。詳情請參閱本網站所附載之條款。

接受及關閉X